电话:0539-5259320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六步学会薪酬总额核算

来源:HR赋能工坊 时间:2023-04-11 作者:吴婷婷 浏览量: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薪酬并不只是员工工资的微观设计,更是一个企业业务层面的宏观考虑。员工可以只关注工资,HR必须关注投入产出,站在老板的角度算大账。回顾过往,您是否遇到过以下薪酬管理问题:


  • 路径难题:老板让控制人工成本,但我应该怎么控制呢,都有哪些方法?

  • 两难局面:控制薪酬总额后如何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呢?

  • 共享难题:企业效益变好了,薪酬总盘子如何联动?

  • 关联机制:薪酬总额应该和人头数还是企业业绩挂钩呢?

如此种种,HR既要学会从经济合理性视角宏观看薪酬,又要掌握市场化的薪酬总额核算方法。从主要的核算依据可以分为经营核算制与定员核算制两种方式。此次先讲经营核算制。



01

薪酬总额的基础知识


(一)薪酬总额的内容


薪酬总额在会计科目中对应“应付职工薪酬”, 由以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① 计时工资

② 计件工资

③ 奖金

④ 津贴和补贴

⑤ 加班加点工资

⑥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国资委对央企工资总额管理中即规定,“薪酬总额,是指由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直接支付给与本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可见,薪酬总额是现金形式支付的员工待遇,一般不含福利。国企央企的劳务、派遣等非劳动关系用工成本不纳入薪酬总额。


(二)薪酬总额要分类管理


薪酬总额管理周期一般为一年,行业周期性明显、效益年度波动大的可考虑三年周期。年初根据核算规则预算、月度执行及备案、年底清算。市场化经营企业/业务部门/事业部等经营单元,即利润中心倡导实行经营核算制;职能类企业/职能部门适合定员核算制。


(三)薪酬总额设计要考虑企业发展阶段


image.png



02

经营核算六步法:打造利共体的武器


第一步:定总额基数


创业期或者企业形成之初一般没有薪酬总额的概念,都是一事一议,一人一议,随着管理规模扩大,总额核算不得不提上日程。薪酬总额的核算总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需要确定基数,也就是说建立薪酬与业绩联动关系的基础和依据,从周期来看可以根据上年或者前三年,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可以取平均数或最高数。如图所示:


image.png


总额基数确定后会影响该单元后续多年总盘子大小,由于事关重要,一般会出现被核算的经营单元与企业管理层吵架、博弈的现象。定高了可能影响后续用于业务发展的资本准备,定低了容易挫伤积极性,为此常常陷入两难。


作为HR,应首先剔除历史三年数据极端值(特殊情况下高发、低发),此外测算相对均衡值,如三年平均或加权平均,根据企业薪酬策略提出基数建议。薪酬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更是一种投入而非成本,根据业务发展策略,重点扶持的业务可实行“给火车头加满油”,采取宽口径,取大数。对于平稳期的业务可取平均数。对于衰退期的采取窄口径,取小数即可。


第二步:选中间变量


薪酬总额与业绩挂钩必须选取一个中间变量,通常有利润挂钩法、收入挂钩法、毛利挂钩法三种方式。


image.png


我们来逐一分析下三种方式的优劣:


(一)和利润挂钩不可控


容易出现“财务调节”现象:如某工程企业把成本延后入账,利润增长,账面利润从8万元做到10万,利润增幅就20%了。


(二)和收入挂钩易作假


收入是通过销售取得,如单纯与收入挂钩,易引起合同作假,寅吃卯粮的现象,销售人员与客户“合谋”…


(三)和毛利挂钩更合理


毛利体现了企业本身创造的附加值,与毛利挂钩即假设薪酬在附加值中的比例。薪酬占毛利比实质体现了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比例,一般而言遵循5:5比例,人力资本通常占毛利50%以下的比例。


当然这个50%只是一般情况,如果初创期、轻资产企业中其他资产投入较小时,人力投入较大,可能会超过这个比例。


第三步:建联动关系


建联动关系即利用中间变量将薪酬总额与业绩挂钩,可简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image.png

① Y:薪酬总额,直接受毛利影响,同时取决于分配力度、关键指标完成情况

② a:分配力度,即一元一次方程的斜率,a越大则分配力度越强,但根据人力资本比例,一般为50%及以下

③ x :即中间变量毛利,根据业务性质,一般为销售毛利。出于管理控制需要,还可以设计贡献毛利,如制造单位的制造毛利,研发单位的贡献毛利等

④ b和c:影响因素,带入其他管理导向,以完成情况影响预发薪酬。


第四步:定关键绩效目标


薪酬总额的核算并不只是用来算账的,根据目标设置理论与期望理论,核算规则对于员工其实是一种激励因素。业绩就是目标,目标完成的越好,薪酬兑现就越高。为此,当业绩完成情况不同时,应当有区别的设计薪酬兑现力度以鼓励员工“跳起来够”。


(一)根据管理导向设置关键业绩目标


绩效是战略的实现工具,是指挥棒。组织绩效考核一般根据管理重点设置指标。


image.png


(二)业绩目标分档


设置绩效目标时可根据难度分为几档,如未完成目标、完成目标、超过目标值等等。为鼓励超额完成目标,应分段加速计提薪酬总额,加大激励力度。


image.png


第五步:定决定机制


决定机制即明确薪酬核算公式中的各个部分,包括:第一、根据目标完成情况确定计提力度,即前文中a;第二、确定其他影响因素,除了毛利直接影响薪酬总额外,将企业的其他管理导向带入进来,如鼓励控制成本、鼓励按时回款等,即前文中b和c等。


(一)确定计提比例


计提比例并非拍脑袋拍出来的,同样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


a=薪酬总额基数/毛利基数


薪酬总额基数在第一步中已经进行说明,毛利基数的确定方式与薪酬总额方式相同。此处一般坚持不降低原则,也即是说当业绩与过去保持不变时,薪酬总额也不变,默认历史发放是合理的。


在此基础上,将计提比例a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段,如图所示:


image.png


(二)确定其他影响因素


确定计提比例a后只能是预发薪酬,企业还应当将其他管理导向带入规则,应实现平衡发展。管理导向落在会计科目上一般包括成本、费用、净资产收益率、负债率、回款率等等。


其他因素对薪酬总额的影响方式可以概况为多退少补,即该指标完成得好时加大薪酬总额兑现,当该指标未完成时进行相应惩罚,扣掉部分薪酬总额。比如,某企业薪酬总额计提比例为毛利的19%,同时将利润、费用、回款指标纳入影响因素。此时薪酬核算规则为:


image.png


第六步:定二次调节


二次调节是考虑特殊情况对薪酬总额核增、核减。


(一)核增因素包括


① 外部:CPI、所处行业平均工资

② 特殊贡献、重大任务、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③ 兼并重组、新设企业或者机构

(二)核减因素包括

① 薪酬总额双不高于:效益增幅、劳动生产率增幅

② 国企、央企未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二次调节结果

如需对上个核算周期进行清算时,应计算清算额。清算额是对上个周期的修正,多退少补。最终的核算公式为:


Y=ax+b+c+核增额-核减额+清算额


end


薪酬,一直是员工最关注的。

然而,薪酬设计不简单,一个问题评估你薪酬设计水平:

公司整体薪酬组成包含哪些部分?

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这三类吗?
实这只是公司整体薪酬的一小部分。

image.png
企业整体薪酬架构

公司整体薪酬分为经济性薪酬、非经济薪酬两大部分,进一步可以细分为5类:直接薪酬、间接薪酬、工作激励、企业激励、其他激励。

直接薪酬。员工能直接拿到手的报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短期激励、长期激励等。

间接薪酬。法定福利、补充福利。包含五险一金,辞退补偿等。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就自带激励效果,能够给员工带来快乐,成就感。比如医生,就是成就感很高的工作。

企业激励。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发展空间,成长价值。比如公司飞速发展带来的成长空间、技能培训等。

其它激励。公司提供的办公环境,工作氛围、员工关怀等福利。比如洁净舒适的办公室、健身房、下午茶、节日礼物等。

与薪酬激励相关的管理问题,都可以根据这张“企业整体薪酬架构图”分析。

如果你能分析出公司薪酬激励的问题,通过薪酬设计,提高公司人效,升职加薪,自然不在话下。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2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沂南县人才工作集团 鲁ICP备2022039487号-1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592号

地址:临沂市沂南县双创科技园501 EMAIL:yinanrencai@163.com

人力资源证: (鲁)职介证字﹝2021﹞第12210002

Powered by PHPYun.

关注

用微信扫一扫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