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遇到一些迷茫的朋友,说找不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哪里、不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工作,本篇聊聊能力这个话题。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当个人能够同时达到内在满意和外在满意时,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协调,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会比较高,在从事的工作领域中也能获得持久发展。”

毋庸置疑,能力与个人的职业满意度、工作适应性以及职业稳定性具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如果你能为自己的能力找到胜任岗位,同时这个岗位又能让你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你一定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得到长远发展和正反馈。能力按照其获得的方式(先天具有与后天培养)可以分为两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的特殊才能,如音乐、运动能力等,也可以理解为天赋、潜能。经过后天学习和练习培养而形成的能力。如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针对天资部分,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系统地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天资/天赋具体细分为8个: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天赋,差别在于数量和强度。技能部分,也就是后天可习得的部分,又可以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有时也将性格特质归属于技能中,本文不做讨论)。
- 专业知识技能不可迁移,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学习,一般是通过教育、培训、讲座、阅读等等形式获取。
- 可迁移技能也被称为通用技能,是一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技能,比如沟通技能、管理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如果运用得当,可迁移技能释放出的能量要远远大于专业知识技能。综上,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能力的显现水平往往是天资 (apititude)和技能 (skill)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职业生涯学科的理论,以及我自己的理解,一般有五种办法:比如高考考了特别高的分、演讲比赛拿了优秀奖、销售业绩排名第一等等。有没有曾经说过你在哪方面很有天赋?有没有人夸你在某某事情上做得又快又好?你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也经常出现在面试现场)有个朋友初步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但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觉得达不到工作要求;有个朋友有某项技能特别厉害,但是却不想把这个能力用于工作;有个朋友特别想学习一项技能,但是却不知道未来能不能用得上;诸如此类的纠结问题,建议朋友们从能力四象限模型出发。能力四象限按照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的强弱将能力分为四种类型:

一定优先用优势区能力去求职,存储区和潜能区谁排第二见仁见智,盲区是万万不行的。
